【文化批判論壇】都市流浪人:土地商品化的受害者

日期: 65週六下午2:00

地點: 台大地理系305室

 

存在,就是抵抗

──違建社區如何反攻土地商品化

1987年,國泰建設以當年每坪90萬的超高價標下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華航旁公有土地,周邊土地價格隨即從每坪60萬「跟進」至90萬,掀起了當年土地價格的狂飆,也埋伏了2年後(1989)的無殼蝸牛萬人露宿忠孝東路的行動;20年後,無殼蝸牛聯盟再度來到仁愛路、臨沂街口──這塊於2010年由國有財產局標售的土地,每坪高達679萬

距離台灣土地猛然飆升的年代不過20年,我們盼到的不是深刻反省的土地改革政策,反而是加速失序的土地商品化現象。歷任政權接力推出的優惠房貸利率、土增稅減半、標售國有土地供建商持有、各種BOT的去管制措施,讓土地淪為企業營利的工具、寬鬆的貨幣政策,讓財團得以用低廉的成本養地套利……。反觀真正需要一處棲身之地的基層人民,卻只能在各地方政府國宅處全面撤編的情況下,被迫投入早已扭曲的瘋狂市場,用盡餘生心血才能順利繳清數十年的房貸,或是讓自己與家人委身在受房東主導的租屋環境中,隨時有可能搬遷。

土地,在台灣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商品。面對民眾對高房價的不滿,現今執政黨也只能提出「穩定房市六大方案」這類的措施。然而,房地產真有可能因此被「穩定」?基層人民住的需求,又真能因為「房市穩定」之後被滿足?「住宅」政策為什麼等同於「房地產」政策?更終極的提問是,土地到底該不該成為一種商品?

如果以上皆非,那麼長達30年、遭歷任政權拆遷7次的三鶯部落──這個歷經磨難,而今起挺身抗爭的違建社區,或許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思考、實踐的可能。論壇將透過部落朋友的現身說法,以及長期投身台灣土地商品化議題工作者的對談,激盪出反思都市土地與住居議題的另類視角。論壇並將播放《家在橋下》紀錄片,提供與會者深度了解三鶯部落的抗爭運動始末

主持人:黃宗儀(台大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)

與談人:江一豪(三鶯部落自救會顧問

    李佳如三鶯部落自救會秘書

     黃惠偵(反迫遷行動小組, 紀錄片工作者)

 

《家在橋下》影片簡介:

連結三峽與鶯歌的三鶯大橋,除了帶領遊客前往熱鬧的老街與陶瓷博物館,30年來橋下更長期存在著一群沿岸而居的阿美族人;然而歷來政府給予他們的不是尊重與扶持,而是一再以優勢警力與怪手,讓他們的家園不斷分崩離析。
迫遷惡夢輪迴了30年,直到去年居民組成自救會,挺身為自己的居住權起而抗爭,故事,總算有了新的說法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i3dlab 的頭像
    wei3dlab

    wei3dlab的部落格

    wei3d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